每一步發展都站在懸崖邊上——回顧長城十年路
在長城汽車12號會議室,長城汽車尚玉貴部長接受了我們的采訪。是采訪,但更像是老朋友之間的敘舊。熟悉長城汽車的媒體對尚玉貴這個名字并不陌生。十年前,記者參觀了長城。當時的長城是一家生活在保定一隅的小型皮卡企業。當時,里里外外忙得不亦樂乎的是頭發花白的尚玉貴部長。時至今日,尚玉貴的官位沒變,長城變了。把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推到現在的地位,領導者當然是董事長魏建軍和總經理王鳳英,但這位“部長”的努力也功不可沒。十年前,很少有媒體愿意去長城,尤其是皮卡行業。正是尚玉貴不厭其煩地向每一位到訪的媒體傳遞皮卡理念和長城精神。毫不夸張的說,很多記者對皮卡的了解,都是從尚玉貴開始的。10年是一個周期,又一次,很多話沒了。
尚玉貴,依舊激情澎湃,向《新車點評》的參觀者描繪了長城汽車未來的發展藍圖:2009年,長城汽車總銷量為22萬輛,2010年,長城的直銷目標定為40萬輛。2012年,長城將這一目標提升至70萬輛,2014年,這一目標將達到140萬輛。2015年,長城汽車的目標是銷售180萬輛,生產200萬輛。
這是什么概念?要知道,前不久奇瑞汽車舉辦了200萬輛下線的活動。從奇瑞2000年開始生產汽車到2009年,奇瑞用了將近10年的時間總共生產了200萬輛汽車。上海通用這個巨型車市,加上進口車的年產銷量也不過100萬輛。長城為什么要設定這樣的目標?
你一定以為長城在廣播衛星!說實話,我也這么覺得。
尚玉貴回應我一句:10年前,你去長城,會想到長城就是今天嗎?
這句話驚醒了我。十年前,我參觀了長城。當時長城是典型的一級鄉鎮企業,廠房破舊,生產技術落后,管理水平低下。我從來沒有想到長城會發展到今天。今天的長城有自己的R&D實驗室,達到了國內最先進的水平。擁有自己的發動機生產線,研制出具有特定國際先進水平的發動機;有許多汽車生產工廠。我們到達保定的那天,長城剛剛與天津市政府簽約,獲得了規劃生產規模為30萬輛的土地使用權。天津另一家工廠去年2月剛奠基,產能50萬輛,投資80億元。在河北徐水,長城有一個產能50萬的生產基地。在高碑店,現有產能10萬,可以擴大到20萬。以保定現有30萬的生產基地,規劃產能接近200萬。
10年前真的沒有想到會有這樣的規模發展。
產能是個硬指標,可以通過投資買地來實現。然而,產品研發和銷售所涉及的環節遠比擴大產能復雜,涉及的因素也更多。但是,長城的發展也讓我看到,有時候,自主品牌的發展潛力真的很驚人。
我可以用一句話概括:長城發展的每一步都是站在懸崖邊上。尚玉貴同意這種說法。在他看來,民營企業必須把自己逼到絕路,才有生存的機會。長城現在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遠遠不夠。只有強迫自己不斷前進,才能在市場上立于不敗之地。
規模擴張的前提是質量。只有質量不斷提高,產品才有絕對的競爭力。這也是長城汽車在今年1月提出“長城品質”口號的主旨。
近年來,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每天早上7點20分召開內部會議,召集不同部門解決產品質量投訴。會議重點是問題的反思、落實和解決。長城經過多年的實踐,就是想解決一個問題,不斷提高質量。
尚玉貴說,長城從一個生產皮卡的小汽車公司到今天,通過每天升級換代的努力,達到了今天的規模。現在長城可以自豪地說,長城生產的新車質量不輸任何合資品牌車型。
在國際市場上,長城的哈弗價格堪比獅跑(查成交價|參配|優惠政策)、途勝等車型。尚玉貴認為,這就是素質的作用。在國外市場,長城擁有和現代、起亞一樣的品質和品牌號召力。只是在中國,價格下降了幾個檔次。這說明中國消費者對自主品牌缺乏信心。改變這種狀況還需要時間,但通過品質的提升,長城相信自主品牌最終會得到國內市場消費者的認可。
?現在誰還敢低估長城的增長潛力?】
返回“揭秘長城”首頁
>>點擊查看今日優惠<<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
即可進入交流群

使用微信掃描二維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