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致605于1989年正式推出,并持續生產至1999年,其中在1995年進行了中期改款,以保持產品競爭力。這款車型基于雪鐵龍XM的平臺開發,繼承了先前標致604和505停產后在高端家族轎車市場的空白,并由此形成了標致“5”末尾的編號傳統,直至605停產后由607接替。

在外觀設計上,605保持了典型的三廂轎車比例,雖然最初計劃由賓尼法利納操刀,但為搶占市場推出節奏,最終由標致內部設計團隊完成,并在車身側面融入了類似阿爾法羅密歐164的流暢腰線,帶有微妙的賓尼法利納風格點綴。車身尺寸方面,第一階段車型(1989–1994)長寬高分別為4725×1800×1410mm,軸距為2800mm;中期改款后(1994–1999)車長微增至4765mm,其他參數基本保持一致,后備廂容積約500L。

動力方面,605提供多種汽油與柴油發動機選擇。汽油動力涵蓋1.8L和2.0L直列四缸(輸出功率約83kW至99kW),以及2.8L和3.0L V6(輸出約123kW至147kW);柴油則有2.1L及2.5L自然吸氣和渦輪增壓版本(功率范圍約60kW至95kW)。以2.0L 16氣門發動機為例,最大功率約135PS,峰值扭矩180Nm,最高時速可達約204km/h。

盡管605在操控舒適度和配置水平上具有優勢,但由于投產匆忙導致品控問題,其早期車型多次因電氣系統和懸掛異響等故障頻發,在歐洲市場逐漸建立起“可靠性不足”的口碑,影響了銷量及品牌形象。據統計,自1989年至1999年共生產約254461臺605,其中約60%為汽油版,40%為柴油版,自動擋車型占比約12.8%;絕大多數在索肖工廠組裝,另有少量(192臺)于1991–1992年間在韋蘇爾工廠生產。

在使用期內,605常被用于公務、公司車及家庭豪華座駕,但始終未能達到同級別對手(如寶馬5系、奔馳E級)那樣的市場主導地位。1999年,隨著605停產,其定位由更加現代化的標致607繼任,標志著標致在中大型轎車領域的新一輪產品更新。

總體來看,標致605作為標致自604之后的旗艦轎車,集成了當時公司在底盤、空間和舒適度方面的技術積累,但在質量管理上的失誤也讓它成為汽車工業中一個值得反思的案例。其十年生命周期雖并不完美,卻為隨后607及更高端車型的開發提供了寶貴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