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智駕目前處于什么技術水平?
國產智駕目前處于快速發展且成果顯著的技術水平,已逐漸躋身世界前列。2024 年以來,眾多國產頭部企業及新勢力大力推進智駕方案落地,算法普遍向端到端架構切換,感知以純視覺和融合感知為主。像華為、比亞迪、小鵬、蔚來、理想等都有各自先進的智駕技術與方案。部分國產車型在硬件配置和軟件算法上表現出色,甚至在復雜路況應對上超越部分國外品牌,展現出強勁發展勢頭 。
華為乾昆 ADS 3.0 采用多傳感器融合等先進技術,車端算力平臺為 MDC610,為智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小鵬 XNGP 早期采用融合感知,2024 年切換到純視覺感知,基于 BEV+Transformer 架構的端到端大模型,在感知技術上不斷創新。蔚來 NIO Pilot 從融合感知切換到端到端架構,引入智能駕駛世界模型 NWM,搭載 Adam 超算平臺,提升了智駕的綜合能力。理想汽車 AD MAX 和 AD Pro 也在架構上進行升級,切換到端到端+VLM 架構,增強了應對復雜場景的能力。
比亞迪“天神之眼”更是備受矚目,2025 年 2 月 10 日正式發布三個版本,采用兩端式端到端網絡,不同版本算力平臺配置不同。實際體驗中,它在高速、城市復雜路況下的識別和應對能力穩定,換道、跟車、自動泊車等功能相對成熟。官方數據顯示,該系統支持城市 NOA、高速 NOA 等多項功能,工信部信息表明其城市 NOA 在全國多地上線,覆蓋率和實際表現優于同級別國產品牌。
全新藍山也展現出超強實力,硬件上搭載 27 個智能傳感器,配備英偉達 Orin-X,軟件算法通過 SEE 大模型提升應對復雜路況能力,搭配九州超算中心提供算力,智駕路線規劃優勢明顯。
總之,國產智駕在技術創新、功能實現以及復雜路況應對等方面都取得了長足進步。眾多國產企業在智駕領域的積極探索與投入,使得國產智駕不僅在國內市場表現出色,在國際舞臺上也逐漸嶄露頭角,未來有望繼續引領智能駕駛技術的發展潮流 。
最新問答

